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
分类:成语大全 / 成语造句 / 成语故事 / 看图猜成语 / 三字成语 / 四字成语 / 五字成语 / 六字成语 / 七字成语 / 八字成语 / 文化百科 /
首页 >> 古典文学

古典文学


我读《道德经》(5)—— 第二章: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…的古典文学


2023-05-06 21:55:15 ,,,,,,,,,



大家好,本期我们来看《道德经》第二章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。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頃,音聞相和,前后相随。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万物作焉而不辞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夫惟弗居,是以不去。我们先看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。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”这两句。“知”:指带有好恶分别的知见、认知。“为”,人为,而非大道所为。即因执著于“名”而产生“欲”,又因“欲”的驱动而产生的“为”。因此“皆知美之为美”是说,世人皆贪爱美,因为美它可以给人带来好的感受,带来快乐。而为了更多的享有这样的感受、快乐,人往往会千方百计的去追逐那些能够给人带来好感受的“美”,而抗拒那些给人带来不好感受的“丑”。“斯恶已”,这里的“恶”不是丑的意思,而是说这种追逐、抗拒其实是“可道”,是因内在对感受有所贪嗔而导致,是一种以助长好感受,打压不好感受为目的的“为”。之所以说它“恶”,是因为这种助长或打压,它会干扰和障碍人内在本性的造化,让人的精气神快速走向衰败,所以才说它“斯恶已”。不仅仅只是追逐美才“斯恶已”,对善的执著同样也会干扰自己内在的本性造化。所以老子接着说:“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”,人们皆知做善事,说善言可以带给他人、自己快乐,因此往往为了获取这样的快乐而去行善。而这种与内在本性失联的所谓的善,其本质仍然是“可道”,仍然是对本性的造作,所以“斯不善已”。因为宇宙万物,包括我们心情感受等等,都是由大道所主宰,而大道它的风貌并非一成不变,而任何只要这个,不要那个的执著,都违背了大道生生不息的造化根本,其结果自然是“恶”,是“不善”。
所以老子接着说:“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頃,音聞相和,前后相随。”对大自然来说,有无、难易、长短、高下、音闻、前后等,它们只是大道在造化中所呈现出的不同风貌,通过彼此的相生、相成、相形、相顷、相和、相随等,最终完成大道精妙的造化。但对人类来说,由于被大道的不同风貌所带来的不同感受绑架,而产生了对感受的贪嗔好恶,从而偏离了生生不息的本性造化轨道。因此,如何让人们回归大道生生不息之精妙造化,就成为圣人穷极一生要去履行的使命。所以老子接着告诉了我们:“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”
“无为”,不以自己的贪嗔好恶而作为就叫无为。“不言”,并非不说话,“不”字跟“无为”的“无”字具有相同的内涵,即所有的“言”都合于大道,不夹杂任何的贪嗔好恶。
因此,“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”是说,圣人正是体悟到了大道的这种“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頃,音聞相和,前后相随”的造化之妙,从而效法大道的无为,所以圣人总是依循人事物的理来行事,来教化众生。这里老子担心人们对“无为”、“不言”有所误解,所以又再补充说:
万物作焉而不辞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夫惟弗居,是以不去。”比如万物它从不停止的作为(生生化化),却从未因此而有推诿之意。对于劳作的成果,也从不因为是我的创造,而要去限制它、主宰它,或者将这个创造的功劳功于自己。而恰恰正是这样的不居功、不自傲,所以才不会偏离大道精妙的造化轨道,从而得以生生不息。从这段文字我们就可以明白,老子所说的“无为”、“不言”,并非是指外在的不作为,不说话,而是指所为、所言皆不偏离大道,与道合二为一。很多人常常感到活得好累,是真的累吗?不是,是精气神不足!精气神为何会不足?因为耗散太多。人们常用“作”来形容那种过场特别多的女人,以及那些特别喜欢闹腾的人。其实我们不知道,只要有“小我”在,那内心就会不停的“作”,而正是这样的“作”,耗散我们的精气神。所以老子说的“不辞”、“不有”、“不恃”、“弗居”其实就是指没有“小我”,换句话说也就是我没有被感受所捆绑,没有对内在感受有所贪嗔好恶。因此这样的人并不需要在外在的人事物上去体现自身的价值,不需要用美、用善等获得价值感,因为他处处时时都未离开过其内在本自具足的性,所以老子最后说“是以不去”。第二章到这里就结束了,本章老子首先以“知美”、“知善”来说明什么是“欲”。然后又以“为”来说明什么是“可道”,并说明“可道”的危害,从而引出“无为”这一重要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门。
好了,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,我们下期见。

温馨提示:


本文收集了我读《道德经》(5)—— 第二章: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…的古典文学, ,,,,,,,,,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/ 成语造句 / 成语故事 / 看图猜成语 / 三字成语 / 四字成语 / 五字成语 / 六字成语 / 七字成语 / 八字成语 / 文化百科 /
申明: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(网站),内容仅供参考,请网友自主判断。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。
成语大全    127.0.0.25      Sitemap    Baidunews
法律声明:如有侵权,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。E_mail:ybzzkj  126.com